教育部:力争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更新时间:2021-02-20 14:05:07 来源:斯玛特教育研究院 作者:管理员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
目前全国已经有4个省开展美育中考计分,同时还有6个省、12个地市已经开始了中考美育的计分,分值在10分到40分之间。“这个试点已经有了相当的基础,下一步我们要把美育中考的工作做的更加扎实,到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意见》解读
第1条指出
将美育纳入各级各类学校培养全过程,贯穿学校各学段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3条指出
到2022年,学校美育取得突破性进展,美育课程全面开齐开足。2035年基本形成全覆盖、多样化、高质量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学校美育体系。
第10条指出
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每年开展大中小学生艺术专项展示,每3年组织1次省级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综合性艺术展演。
第11条指出
全面实施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将测评结果纳入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第13条指出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相关专业机构等社会力量合作,向中小学提供美育教育教学服务,缓解美育师资不足问题。
具体改革要求:
01.完善课程设置
学校美育课程以艺术课程为主体,主要包括音乐、美术、书法、舞蹈、戏剧、戏曲、影视等课程。
学前教育阶段开展适合幼儿身心特点的艺术游戏活动。
义务教育阶段丰富艺术课程内容,在开好音乐、美术、书法课程的基础上,逐步开设舞蹈、戏剧、影视等艺术课程。
高中阶段开设多样化艺术课程,增加艺术课程的可选择性。
职业教育将艺术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结合,强化实践,开设体现职业教育特点的拓展性艺术课程。
高等教育阶段开设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艺术经典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公共艺术课程。
02.科学定位课程目标
构建大中小幼相衔接的美育课程体系,明确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
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拥有美好、善良心灵和懂得珍惜美好事物。
义务教育阶段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帮助学生掌握1至2项艺术特长。
高中阶段丰富审美体验,开阔人文视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文化观。
职业教育强化艺术实践,培养具有审美修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学生完善人格修养,增强文化创新意识。
高等教育阶段强化学生文化主体意识,培养具有崇高审美追求、高尚人格修养的高素质人才。
03.开齐开足上好美术课
严格落实学校美育课程开设刚性要求,不断拓宽课程领域,逐步增加课时,丰富课程内容。
义务教育阶段和高中阶段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
高等教育阶段将公共艺术课程与艺术实践纳入学校人才培养方案,实行学分制管理,学生修满公共艺术课程2个学分方能毕业。
鼓励高校和科研院所将美学、艺术学课程纳入研究生教育公共课程体系。
04.深化教学改革
逐步完善“艺术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艺术审美体验+艺术专项特长”的教学模式。在学生掌握必要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着力提升文化理解、审美感知、艺术表现、创意实践等核心素养,帮助学生形成艺术专项特长。
成立全国高校和中小学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培育一批学校美育优秀教学成果和名师工作室,建设一批学校美育实践基地,开发一批美育课程优质数字教育资源。
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持续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学校和基地,创作并推广高校原创文化精品,以大爱之心育莘莘学子,以大美之艺绘传世之作,努力培养心灵美、形象美、语言美、行为美的新时代青少年。
05.丰富艺术实践活动
面向人人,建立常态化学生全员艺术展演机制,大力推广惠及全体学生的合唱、合奏、集体舞、课本剧、艺术实践工作坊和博物馆、非遗展示传习场所体验学习等实践活动,广泛开展班级、年级、院系、校级等群体性展示交流。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每年开展大中小学生艺术专项展示,每3年分别组织1次省级大学生和中小学生综合性艺术展演。
加强国家级示范性大中小学校学生艺术团建设,遴选优秀学生艺术团参与国家重大演出活动,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发挥示范引领作用。